▍你總是在揣測別人,其實一直在失去自己
有時候,一味地希望別人猜中自己的想法,無形中給了對方更大的壓力。「真希望你能懂我在想什麼。」一句看似明白表態的話,也等於不給別人猜錯的機會,像是敞開雙手迎接對方,卻要別人小心翼翼地從鋼索上走過來。
一段關係能從陌生走向熟悉,正是因為錯想對方要的是什麼,才有機會進一步修正,然後更了解對方。總是要嘗試過幾次,才知道對方的半糖跟自己的半糖是不同的甜。總是要爭執過幾次,才知道對方說的「沒關係」跟真正的「沒關係」存在多少距離。總是要合作過幾次,才能找到對方追求的工作標準,與自己重視的工作品質,在何處交集。
人與人的關係不應該像是玩疊疊樂,抽挫愈多次愈容易倒塌;應該像是拼圖,拼錯了換一片重試就好,圖像也在拚錯與拼對之間愈來愈完整。
會想揣測另一個人的心,往往代表自己多少重視對方的想法,是個願意珍惜關係的人。只不過,你也不該陷入猜測的迴圈裡太久,因為當你不斷揣測別人在想什麼,也代表花太少時間在自己的想法上,接著凡事都以別人的角度出發,處處以他人為中心,配合別人過著不屬於自己的人生。久了之後,別人說什麼都會在心中忐忑地咀嚼,試圖品嘗那根本不存在的滋味,直到累了塌了不知再怎麼下去。
猜不透時應該練習開口問。事實上,正是因為你想讓雙方關係變更好,所以才鼓起勇氣先跨出那一步,只要抱著善意,對雙方的關係都是正面的幫助。
所謂的默契,其實也是經歷了無數次的溝通與理解磨合出來。最終才發現,能夠彼此互相理解,靠的不是揣測,而是用心閱讀另一方的情緒,註記對方的想法,傾聽對方的聲音,把對方在乎的事情收好放在心裡,不讓誤解的想法消彌彼此的關係。
於是,你慢慢懂我,我也漸漸懂你,彼此的陪伴成了最美好的事情。
.
本文摘自
《#在不完美的生活裡_找到完整的自己》
.
作者:艾爾文
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
各位朋友好:
作者這段寫得好美,又好實在。
如果這一段摘文,能幫助喜歡要別人猜又不肯明說的人,多一點勇氣願意表達自己,因此更願意多面對一點溝通必然經歷的挫折,那就功德無量了。
祝願您,能把猜來猜去的時間省下來,多花點時間認識自己也不賴!
.
歡迎到這本書分享的第一篇文章
參與這本書的贈書活動